貞元末、開州軍将冉従長、軽財好士。有画人寧采、図為竹林会甚工。
坐客郭萱・柳成二秀才、每以気相軋。柳忽眄図、謂主人曰、「此画巧於体勢、失於意趣。今欲為公設薄技、不施五色、令其精彩殊勝、如何。」冉驚曰、「素不知秀才芸如此。然不仮五色、其理安在。」柳笑曰、「我当入彼画中治之。」郭撫掌曰、「君欲紿三尺童子乎。」柳因邀其賭。郭請以五千抵負、冉亦為保。柳乃騰身、赴図而滅、坐客大駭。図裱於壁。衆摸索不獲。
久之、柳忽語曰、「郭子信未。」声若出画中也。食頃、瞥自図上墜下。指阮籍像曰、「工夫只及此。」衆視之、覺阮籍図像獨異、吻若方嘯。寧采睹之、不復認。冉意其得道、与郭俱謝之。
段成式『酉陽雑俎』
●原文(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9%85%89%E9%99%BD%E9%9B%9C%E4%BF%8E/%E7%BA%8C%E9%9B%86/%E5%8D%B7%E4%B8%80
貞元末,開州軍將冉從長輕財好事,而州之儒生道者多依之。有畫人寧采圖為《竹林會》,甚工。坐客郭萱、柳成二秀才,每以氣相軋。柳忽眄圖謂主人曰:「此畫巧於體勢,失於意趣。今欲為公設薄技,不施五色,令其精彩殊勝,如何?」冉驚曰:「素不知秀才藝如此!然不假五色,其理安在?」柳笑曰:「我當入被畫中治之。」郭撫掌曰:「君欲紿三尺童子乎?」柳因邀其賭,郭請以五千抵負,冉亦為保。柳乃騰身赴圖而滅,坐客大駭。圖表於壁,眾摸索不獲。久之,柳忽語曰:「郭子信來?」聲若出畫中也。食頃,瞥自圖上墜下,指阮籍像曰:「工夫只及此。」眾視之,覺阮籍圖像獨異,吻若方笑。寧采睹之,不復認。冉意其得道者,與郭俱謝之
2012年11月25日日曜日
1996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孟孫陽問楊子曰、「有人於此、貴生愛身、以求不死。可乎。」曰、「理無不死。」「以求久生、可乎。」曰、「理無久生。生非貴之所能存。身非愛之所能厚。且久生奚為。五情好悪、古猶今也。四体安危、古猶今也。世事苦楽、古猶今也。変易治乱、古猶今也。既聞之矣。既見之矣。既更之矣。百年猶厭其多。況久生之苦也乎。」
孟孫陽曰、「若然、速亡愈於久生。則践鋒刃、入湯火、得所志矣。」楊子曰、「不然、既生、則廃而任之、究其所欲、以俟於死。将死、則廃而任之、究其所之、以放於尽。無不廃、無不任。何遽遅速於其間乎。」
『列子』楊朱篇
●原文(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5%88%97%E5%AD%90/%E6%A5%8A%E6%9C%B1%E7%AF%87
孟孫陽問楊朱曰:「有人於此,貴生愛身,以蘄不死,可乎?」曰:「理無不死。」「以蘄久生,可乎?」曰:「理無久生。生非貴之所能存,身非愛之所能厚。且久生奚為?五情好惡,古猶今也;四體安危,古猶今也;世事苦樂,古猶今也;變易治亂,古猶今也。既聞之矣,既見之矣,既更之矣,百年猶厭其多,況久生之苦也乎?」孟孫陽曰:「若然,速亡愈於久生;則踐鋒刃,入湯火,得所志矣。」楊子曰:「不然,既生,則廢而任之,究其所欲,以俟於死。將死,則廢而任之,究其所之,以放於盡。無不廢,無不任,何遽遲速於其閒乎?」
孟孫陽曰、「若然、速亡愈於久生。則践鋒刃、入湯火、得所志矣。」楊子曰、「不然、既生、則廃而任之、究其所欲、以俟於死。将死、則廃而任之、究其所之、以放於尽。無不廃、無不任。何遽遅速於其間乎。」
『列子』楊朱篇
●原文(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5%88%97%E5%AD%90/%E6%A5%8A%E6%9C%B1%E7%AF%87
孟孫陽問楊朱曰:「有人於此,貴生愛身,以蘄不死,可乎?」曰:「理無不死。」「以蘄久生,可乎?」曰:「理無久生。生非貴之所能存,身非愛之所能厚。且久生奚為?五情好惡,古猶今也;四體安危,古猶今也;世事苦樂,古猶今也;變易治亂,古猶今也。既聞之矣,既見之矣,既更之矣,百年猶厭其多,況久生之苦也乎?」孟孫陽曰:「若然,速亡愈於久生;則踐鋒刃,入湯火,得所志矣。」楊子曰:「不然,既生,則廢而任之,究其所欲,以俟於死。將死,則廢而任之,究其所之,以放於盡。無不廢,無不任,何遽遲速於其閒乎?」
2012年11月24日土曜日
1997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哀王沖、字倉舒、少聡察岐嶷。
時軍国多事、用刑厳重。太祖馬鞍在庫、而為鼠所齧。庫吏懼必死、議欲面縛首罪、猶懼不免。沖謂曰、「待三日中、然後自帰。」沖於是以刀穿単衣、如鼠齧者、謬為失意、貌有愁色。太祖問之、沖対曰「世俗以為鼠齧衣者、其主不吉。今単衣見齧、是以憂戚。」太祖対曰、「此妄言耳。無所苦也。」俄而庫吏以齧鞍聞。太祖笑曰、「児衣在側、尚齧、況鞍懸柱乎。」一無所問。沖仁愛識達、皆此類也。
凡応罪戮、而為沖微所弁理、頼以済宥者、前後数十。太祖数対群臣、称述、有欲伝後意。年十三疾病、太祖親為請命。及亡、哀甚。文帝寛喩太祖、太祖曰、「此我不幸、汝曹之幸也。」
陳寿『三国志』
●原文(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4%B8%89%E5%9C%8B%E5%BF%97/%E5%8D%B720#.E9.82.93.E5.93.80.E7.8E.8B.E6.9B.B9.E5.86.B2
邓哀王冲字仓舒。少聪察岐嶷,生五六岁,智意所及,有若成人之智。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“置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”太祖大悦,即施行焉。时军国多事,用刑严重。太祖马鞍在库,而为鼠所齧,库吏惧必死,议欲面缚首罪,犹惧不免。冲谓曰:“待三日中,然后自归。”冲於是以刀穿单衣,如鼠齧者,谬为失意,貌有愁色。太祖问之,冲对曰:“世俗以为鼠齧衣者,其主不吉。今单衣见齧,是以忧戚。”太祖曰:“此妄言耳,无所苦也。”俄而库吏以齧鞍闻,太祖笑曰:“兒衣在侧,尚齧,况鞍县柱乎?”一无所问。冲仁爱识达,皆此类也。凡应罪戮,而为冲微所辨理,赖以济宥者,前后数十。魏书曰:氵中每见当刑者,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。及勤劳之吏,以过误触罪,常为太祖陈说,宜宽宥之。辨察仁爱,与性俱生,容貌姿美,有殊於众,故特见宠异。臣松之以“容貌姿美”一类之言,而分以为三,亦叙属之一病也。太祖数对群臣称述,有欲传后意。年十三,建安十三年疾病,太祖亲为请命。及亡,哀甚。文帝宽喻太祖,太祖曰:“此我之不幸,而汝曹之幸也。”孙盛曰:春秋之义,立嫡以长不以贤。氵中虽存也犹不宜立,况其既没,而发斯言乎?诗云:“无易由言。”魏武其易之也。言则流涕,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,赠骑都尉印绶,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。二十二年,封琮为邓侯。黄初二年,追赠谥冲曰邓哀侯,又追加号为公。魏书载策曰:“惟黄初二年八月丙午,皇帝曰:咨尔邓哀侯冲,昔皇天锺美於尔躬,俾聪哲之才,成於弱年。当永享显祚,克成厥终。如何不禄,早世夭昬!朕承天序,享有四海,并建亲亲,以籓王室,惟尔不逮斯荣,且葬礼未备。追悼之怀,怆然攸伤。今迁葬于高陵,使使持节兼谒者仆射郎中陈承,追赐号曰邓公,祠以太牢。魂而有灵,休兹宠荣。呜呼哀哉!”魏略曰:文帝常言“家兄孝廉,自其分也。若使仓舒在,我亦无天下。”三年,进琮爵,徙封冠军公。四年,徙封己氏公。太和五年,加冲号曰邓哀王。景初元年,琮坐於中尚方作禁物,削户三百,贬爵为都乡侯。三年,复为己氏公。正始七年,转封平阳公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千九百户。
時軍国多事、用刑厳重。太祖馬鞍在庫、而為鼠所齧。庫吏懼必死、議欲面縛首罪、猶懼不免。沖謂曰、「待三日中、然後自帰。」沖於是以刀穿単衣、如鼠齧者、謬為失意、貌有愁色。太祖問之、沖対曰「世俗以為鼠齧衣者、其主不吉。今単衣見齧、是以憂戚。」太祖対曰、「此妄言耳。無所苦也。」俄而庫吏以齧鞍聞。太祖笑曰、「児衣在側、尚齧、況鞍懸柱乎。」一無所問。沖仁愛識達、皆此類也。
凡応罪戮、而為沖微所弁理、頼以済宥者、前後数十。太祖数対群臣、称述、有欲伝後意。年十三疾病、太祖親為請命。及亡、哀甚。文帝寛喩太祖、太祖曰、「此我不幸、汝曹之幸也。」
陳寿『三国志』
●原文(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4%B8%89%E5%9C%8B%E5%BF%97/%E5%8D%B720#.E9.82.93.E5.93.80.E7.8E.8B.E6.9B.B9.E5.86.B2
邓哀王冲字仓舒。少聪察岐嶷,生五六岁,智意所及,有若成人之智。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“置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”太祖大悦,即施行焉。时军国多事,用刑严重。太祖马鞍在库,而为鼠所齧,库吏惧必死,议欲面缚首罪,犹惧不免。冲谓曰:“待三日中,然后自归。”冲於是以刀穿单衣,如鼠齧者,谬为失意,貌有愁色。太祖问之,冲对曰:“世俗以为鼠齧衣者,其主不吉。今单衣见齧,是以忧戚。”太祖曰:“此妄言耳,无所苦也。”俄而库吏以齧鞍闻,太祖笑曰:“兒衣在侧,尚齧,况鞍县柱乎?”一无所问。冲仁爱识达,皆此类也。凡应罪戮,而为冲微所辨理,赖以济宥者,前后数十。魏书曰:氵中每见当刑者,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。及勤劳之吏,以过误触罪,常为太祖陈说,宜宽宥之。辨察仁爱,与性俱生,容貌姿美,有殊於众,故特见宠异。臣松之以“容貌姿美”一类之言,而分以为三,亦叙属之一病也。太祖数对群臣称述,有欲传后意。年十三,建安十三年疾病,太祖亲为请命。及亡,哀甚。文帝宽喻太祖,太祖曰:“此我之不幸,而汝曹之幸也。”孙盛曰:春秋之义,立嫡以长不以贤。氵中虽存也犹不宜立,况其既没,而发斯言乎?诗云:“无易由言。”魏武其易之也。言则流涕,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,赠骑都尉印绶,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。二十二年,封琮为邓侯。黄初二年,追赠谥冲曰邓哀侯,又追加号为公。魏书载策曰:“惟黄初二年八月丙午,皇帝曰:咨尔邓哀侯冲,昔皇天锺美於尔躬,俾聪哲之才,成於弱年。当永享显祚,克成厥终。如何不禄,早世夭昬!朕承天序,享有四海,并建亲亲,以籓王室,惟尔不逮斯荣,且葬礼未备。追悼之怀,怆然攸伤。今迁葬于高陵,使使持节兼谒者仆射郎中陈承,追赐号曰邓公,祠以太牢。魂而有灵,休兹宠荣。呜呼哀哉!”魏略曰:文帝常言“家兄孝廉,自其分也。若使仓舒在,我亦无天下。”三年,进琮爵,徙封冠军公。四年,徙封己氏公。太和五年,加冲号曰邓哀王。景初元年,琮坐於中尚方作禁物,削户三百,贬爵为都乡侯。三年,复为己氏公。正始七年,转封平阳公。景初、正元、景元中,累增邑,并前千九百户。
2012年11月21日水曜日
1997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大観末、魯公責宮祠帰浙右。吾侍公舟行,一日過新開湖、睹漁艇往還上下。魯公命吾呼得一艇来、戯焦可二十鬛。小大又弗斉。問其直、曰、「三十銭也。」吾使左右如数以銭畀之焉。
去来未幾、忽遙見槳艇甚急、飛趁大舟矣。吾与公咸愕然謂、「此必得大魚乎。将喜而復来邪。」頃已及、則曰、「始貨爾魚約三十銭也。今乃多其一。用是来帰爾。」魯公笑而却之。再三不可。竟還一銭、而後去。魯公喜。吾時十四矣。白魯公、「此豈非隠者邪。」公曰、「江湖間、人不近市廛者類如此。」
吾毎以思之。今人被朱紫、多道先王法言、号士君子、又従騶哄坐堂上、曰貴人、及一触利害、校秋毫、則其所守、未必能尽附新開湖漁人也。故書。
蔡篠『鉄囲山叢談』
●原文(『鐵圍山叢談/卷三』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9%90%B5%E5%9C%8D%E5%B1%B1%E5%8F%A2%E8%AB%87/%E5%8D%B7%E4%B8%89
大觀末,魯公責宮祠,歸浙右。吾侍公舟行,一日過新開湖,睹漁艇往還上下。魯公命吾呼得一艇來,戲焦魚可二十鬛,小大又勿齊。問其直,曰:「三十金也。」吾使左右如數以金畀之焉。去來未幾,忽遙見槳艇甚急,飛趁大舟矣。吾與公鹹愕然,謂:「此必得大魚乎?將喜而復來耶?」頃已及,則曰:「始貨其魚,約三十金也。今乃多其一,用是來歸爾。」魯公笑而卻之,再三不可,竟還一錢而後去。吾時年十四矣,白魯公:「此豈非隱者耶?」公曰:「江湖間人不近市廛者,類如此。」吾每以思之,今人被朱紫,多道先王法,言號士君子,又從騶哄坐堂上曰「貴人」;及一觸利害,校秋毫,則其所守未必能盡附新開湖漁人也。故書。
去来未幾、忽遙見槳艇甚急、飛趁大舟矣。吾与公咸愕然謂、「此必得大魚乎。将喜而復来邪。」頃已及、則曰、「始貨爾魚約三十銭也。今乃多其一。用是来帰爾。」魯公笑而却之。再三不可。竟還一銭、而後去。魯公喜。吾時十四矣。白魯公、「此豈非隠者邪。」公曰、「江湖間、人不近市廛者類如此。」
吾毎以思之。今人被朱紫、多道先王法言、号士君子、又従騶哄坐堂上、曰貴人、及一触利害、校秋毫、則其所守、未必能尽附新開湖漁人也。故書。
蔡篠『鉄囲山叢談』
●原文(『鐵圍山叢談/卷三』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9%90%B5%E5%9C%8D%E5%B1%B1%E5%8F%A2%E8%AB%87/%E5%8D%B7%E4%B8%89
大觀末,魯公責宮祠,歸浙右。吾侍公舟行,一日過新開湖,睹漁艇往還上下。魯公命吾呼得一艇來,戲焦魚可二十鬛,小大又勿齊。問其直,曰:「三十金也。」吾使左右如數以金畀之焉。去來未幾,忽遙見槳艇甚急,飛趁大舟矣。吾與公鹹愕然,謂:「此必得大魚乎?將喜而復來耶?」頃已及,則曰:「始貨其魚,約三十金也。今乃多其一,用是來歸爾。」魯公笑而卻之,再三不可,竟還一錢而後去。吾時年十四矣,白魯公:「此豈非隱者耶?」公曰:「江湖間人不近市廛者,類如此。」吾每以思之,今人被朱紫,多道先王法,言號士君子,又從騶哄坐堂上曰「貴人」;及一觸利害,校秋毫,則其所守未必能盡附新開湖漁人也。故書。
2012年11月18日日曜日
1998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食之於飽、一也。南人食稲而甘、北人食黍而甘。此一南一北者、未始相羨也。然使両人者易地而食焉,則又未始相棄也。道之於孔老、猶稲黍之於南北也。足乎此者、雖無羨於彼、而顧可棄之哉。何也。至飽者各足、而真飢者無択也。
蓋嘗北学而食於主人之家矣。天寒,大雨雪三日、絶糧七日、飢凍困踣、望主人而嚮往焉。主人憐我、炊黍餉我。信口大嚼、未暇弁也。撤案而後問曰、「豈稲粱也歟。奚其有此美也。」主人笑曰、「此黍稷也、与稲粱埒。且今之黍稷也、非有異於向之黍稷者也。帷甚飢、故甚美、惟甚美、故甚飽。子今以往、不作稲粱想、不作黍稷想矣。」
李贄『焚書』
●原文 李贄 焚書卷三・子由解老序 Wikisource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7%84%9A%E6%9B%B8/%E5%8D%B73
蓋嘗北学而食於主人之家矣。天寒,大雨雪三日、絶糧七日、飢凍困踣、望主人而嚮往焉。主人憐我、炊黍餉我。信口大嚼、未暇弁也。撤案而後問曰、「豈稲粱也歟。奚其有此美也。」主人笑曰、「此黍稷也、与稲粱埒。且今之黍稷也、非有異於向之黍稷者也。帷甚飢、故甚美、惟甚美、故甚飽。子今以往、不作稲粱想、不作黍稷想矣。」
李贄『焚書』
●原文 李贄 焚書卷三・子由解老序 Wikisource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7%84%9A%E6%9B%B8/%E5%8D%B73
1998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臣聞、「草食之獣、不疾易藪。水生之虫、不不疾易水。行小変而不失其大常也。」知此者可以用兵矣。何則、夫用兵之法、有所謂常、有所謂変。什則囲之、伍則攻之、不敵則逃之、兵之所謂常也。以て寡覆衆、兵之所謂変也。古之善用兵者、雖能以寡覆衆、而什囲伍攻之道未嘗忽焉。所謂行小変而不失其大常也。
昔秦始皇問李信曰、「吾欲取荊。将軍度用幾何人而足。」李信曰、「不過二十万人。」又問王翦、曰、「非六十万人不可。」始皇使信伐荊。既而軍敗、復欲使翦。翦曰、「大王必不得已用臣、非六十万人不可。」始皇従之、遂平荊地。夫王翦豈不知以少撃衆為利哉。以為小変不可恃、大常不可失也。
秦観『淮海集』
昔秦始皇問李信曰、「吾欲取荊。将軍度用幾何人而足。」李信曰、「不過二十万人。」又問王翦、曰、「非六十万人不可。」始皇使信伐荊。既而軍敗、復欲使翦。翦曰、「大王必不得已用臣、非六十万人不可。」始皇従之、遂平荊地。夫王翦豈不知以少撃衆為利哉。以為小変不可恃、大常不可失也。
秦観『淮海集』
1999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元薩天錫、嘗有詩、送訢笑隠住竜翔寺。其詩云、
東南隠者人不識、一日才名動九重。
地湿厭聞天竺雨、月明来聴景陽鐘。
衲衣香暖留春麝、石鉢雲寒臥夜竜。
何日相従陪杖屨、秋風江上採芙蓉。
虞学士見之謂曰、「詩固好、但聞聴字意重耳。」薩当時自負能詩、意虞以先輩故少之。
後至南台、見馬伯庸論詩、因誦前作。馬亦如虞公所言。欲改之、二人構思数日、竟不獲。未幾、薩以事至臨川謁虞公、席間首及前事。虞公曰、歳久不復記憶。請再誦之。」薩誦所作。公曰、「此易事。唐人詩有云『林下老僧来看雨。』宜改作『地湿厭看天竺雨。』音調更差勝。」薩大悦服。
兪弁『逸老堂詩話』
●原文
http://webcache.googleusercontent.com/search?q=cache:ct7XeQPwGEMJ:home.educities.edu.tw/f5101231/f17.html+&cd=2&hl=ja&ct=clnk&gl=jp
東南隠者人不識、一日才名動九重。
地湿厭聞天竺雨、月明来聴景陽鐘。
衲衣香暖留春麝、石鉢雲寒臥夜竜。
何日相従陪杖屨、秋風江上採芙蓉。
虞学士見之謂曰、「詩固好、但聞聴字意重耳。」薩当時自負能詩、意虞以先輩故少之。
後至南台、見馬伯庸論詩、因誦前作。馬亦如虞公所言。欲改之、二人構思数日、竟不獲。未幾、薩以事至臨川謁虞公、席間首及前事。虞公曰、歳久不復記憶。請再誦之。」薩誦所作。公曰、「此易事。唐人詩有云『林下老僧来看雨。』宜改作『地湿厭看天竺雨。』音調更差勝。」薩大悦服。
兪弁『逸老堂詩話』
●原文
http://webcache.googleusercontent.com/search?q=cache:ct7XeQPwGEMJ:home.educities.edu.tw/f5101231/f17.html+&cd=2&hl=ja&ct=clnk&gl=jp
1999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衛霊公与夫人夜坐、聞車声轔轔。至闕而止、過闕復有声。公問夫人曰、「知此為誰。」夫人曰、「此必蘧伯玉也。」公曰、「何以知之。」夫人曰、「妾聞、礼下公門、式路馬、所以広敬也。夫忠臣与孝子、不為昭昭信節、不為冥冥堕行。蘧伯玉、衛之賢大夫也。仁而有智、敬於事上。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廃礼。是以知之。」公使視之。果伯玉也。
公反之以戯夫人曰、「非也。」夫人酌觴再拝賀公。公曰、「子何以賀寡人。」夫人曰、「始妾独以衛為有蘧伯玉爾。今衛復有与之斉者。是君有二賢臣也。国多賢臣、国之福也。妾是以賀。」公驚曰、「善哉!」遂語夫人其実焉。
劉向『列女伝』
●原文 Wikisource 列女傳/卷三仁智傳「衛靈夫人」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5%88%97%E5%A5%B3%E5%82%B3/%E5%8%B73#.E8.A1.9B.E9.9D.88.E5.A4.AB.E4.BA.BA
公反之以戯夫人曰、「非也。」夫人酌觴再拝賀公。公曰、「子何以賀寡人。」夫人曰、「始妾独以衛為有蘧伯玉爾。今衛復有与之斉者。是君有二賢臣也。国多賢臣、国之福也。妾是以賀。」公驚曰、「善哉!」遂語夫人其実焉。
劉向『列女伝』
●原文 Wikisource 列女傳/卷三仁智傳「衛靈夫人」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5%88%97%E5%A5%B3%E5%82%B3/%E5%8%B73#.E8.A1.9B.E9.9D.88.E5.A4.AB.E4.BA.BA
2012年11月16日金曜日
2000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濠梁人南楚材者、旅遊陳潁。歲久、潁守慕其儀範、将欲以子妻之。楚材家有妻、以受潁牧之眷深、忽不思義、而輒已諾之。遂遣家僕、帰取琴書等似無返旧之心也。或謂、求道青城、訪僧衡岳、不親名宦、唯務玄虚。
其妻薛媛善書画、妙属文。知楚材不念糟糠之情、別倚糸蘿之託、対鏡自図其形、并詩四韻以寄之。
楚材得妻真及詩懐恧、遽有雋不疑之譲。夫婦遂偕老焉。里語曰、
当時婦棄夫、今日夫離婦。若不逞丹青、空房応独守。薛媛写真寄夫詩曰、
欲下丹青筆、先拈宝鏡端。
已驚顔索寞、漸覚鬢凋殘。
淚眼描将易、愁腸写出難。
恐君渾忘却、時展画図看。
范攄『雲渓友議』
注 原文では「潁」は「穎」。
穎 http://ja.wiktionary.org/wiki/%E7%A9%8E
潁 http://ja.wiktionary.org/wiki/%E6%BD%81
其妻薛媛善書画、妙属文。知楚材不念糟糠之情、別倚糸蘿之託、対鏡自図其形、并詩四韻以寄之。
楚材得妻真及詩懐恧、遽有雋不疑之譲。夫婦遂偕老焉。里語曰、
当時婦棄夫、今日夫離婦。若不逞丹青、空房応独守。薛媛写真寄夫詩曰、
欲下丹青筆、先拈宝鏡端。
已驚顔索寞、漸覚鬢凋殘。
淚眼描将易、愁腸写出難。
恐君渾忘却、時展画図看。
范攄『雲渓友議』
注 原文では「潁」は「穎」。
穎 http://ja.wiktionary.org/wiki/%E7%A9%8E
潁 http://ja.wiktionary.org/wiki/%E6%BD%81
2012年11月14日水曜日
2000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荊荘哀王猟於雲夢、射隨兕、中之。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。王曰、「何其暴而不敬也。」命吏誅之。左右大夫皆進諫曰、「子培、賢者也。又為王百倍之臣。此必有故。願察之也。」不出三月、子培疾而死。荊興師、戦於両棠、大勝晋。帰而賞有功者。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於吏曰、「人之有功也於軍旅、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。」王曰、「何謂也。」対曰、「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、触死亡之罪於王之側。其愚心将以忠於君王之身、而持千歳之寿也。臣之兄嘗読故記曰、『殺隨兕者、不出三月。』是以臣之兄驚懼而争之。故伏其罪而死。」王令人発平府而視之於故記果有。乃厚賞之。
『呂氏春秋』
『呂氏春秋』
2012年11月13日火曜日
2001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戴良字叔鸞、汝南慎陽人也。曾祖父遵、字子高、平帝時為侍御史。王莽篡位、称病帰鄉里。家富、好給施、尚俠氣、食客常三四百人。時人為之語曰、「關東大豪戴子高。」
良少誕節、母憙驢鳴。良常学之以娯楽焉。及母卒、兄伯鸞居廬啜粥、非礼不行。良独食肉飲酒、哀至乃哭。而二人俱有毀容。或問良曰、「子之居喪、礼乎。」良曰、「然、礼所以制情佚也。情苟不佚、何礼之論。夫食旨不甘、故致毀容之実。若味不存口、食之可也。」論者不能奪之。
良才既高達、而論議尚奇、多駭流俗。同郡謝季孝問曰、「子自視天下孰可為比。」良曰、「我若仲尼長東魯、大禹出西羌、独步天下。誰与為偶。」
范曄『後漢書』逸民列伝
●原文
http://ctext.org/hou-han-shu/yi-min-lie-zhuan/zh?searchu=%E6%B1%9D%E5%8D%97%E6%85%8E%E9%99%BD%E4%BA%BA%E4%B9%9F&searchmode=showall#result
戴良字叔鸞,汝南慎陽人也。曾祖父遵,字子高,平帝時為侍御史。王莽篡位,稱病歸鄉里。家富,好給施,尚俠氣,食客常三四百人。時人為之語曰:「關東大豪戴子高。」 良少誕節,母憙驢鳴,良常學之以娛樂焉。及母卒,兄伯鸞居廬啜粥,非禮不行,良獨食肉飲酒,哀至乃哭,而二人俱有毀容。或問良曰:「子之居喪,禮乎?」良曰:「然。禮所以制情佚也,情苟不佚,何禮之論!夫食旨不甘,故致毀容之實。若味不存口,食之可也。」論者不能奪之。 良才既高達,而論議尚奇,多駭流俗。同郡謝季孝問曰:「子自視天下孰可為比?」良曰:「我若仲尼長東魯,大禹出西羌,獨步天下,誰與為偶!」
『後漢書』逸民列傳
良少誕節、母憙驢鳴。良常学之以娯楽焉。及母卒、兄伯鸞居廬啜粥、非礼不行。良独食肉飲酒、哀至乃哭。而二人俱有毀容。或問良曰、「子之居喪、礼乎。」良曰、「然、礼所以制情佚也。情苟不佚、何礼之論。夫食旨不甘、故致毀容之実。若味不存口、食之可也。」論者不能奪之。
良才既高達、而論議尚奇、多駭流俗。同郡謝季孝問曰、「子自視天下孰可為比。」良曰、「我若仲尼長東魯、大禹出西羌、独步天下。誰与為偶。」
范曄『後漢書』逸民列伝
●原文
http://ctext.org/hou-han-shu/yi-min-lie-zhuan/zh?searchu=%E6%B1%9D%E5%8D%97%E6%85%8E%E9%99%BD%E4%BA%BA%E4%B9%9F&searchmode=showall#result
戴良字叔鸞,汝南慎陽人也。曾祖父遵,字子高,平帝時為侍御史。王莽篡位,稱病歸鄉里。家富,好給施,尚俠氣,食客常三四百人。時人為之語曰:「關東大豪戴子高。」 良少誕節,母憙驢鳴,良常學之以娛樂焉。及母卒,兄伯鸞居廬啜粥,非禮不行,良獨食肉飲酒,哀至乃哭,而二人俱有毀容。或問良曰:「子之居喪,禮乎?」良曰:「然。禮所以制情佚也,情苟不佚,何禮之論!夫食旨不甘,故致毀容之實。若味不存口,食之可也。」論者不能奪之。 良才既高達,而論議尚奇,多駭流俗。同郡謝季孝問曰:「子自視天下孰可為比?」良曰:「我若仲尼長東魯,大禹出西羌,獨步天下,誰與為偶!」
『後漢書』逸民列傳
2012年11月10日土曜日
2001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唐臨為大理卿、初蒞職、断一死囚。先時坐死者十余人、皆他官所断。会太宗幸寺、親録囚徒。他官所断死囚、称冤不已。臨所断者、黙而無言。太宗怪之、問其故。囚対曰、「唐卿断臣、必無枉濫。所以絶意。」太宗歎息久之曰、「為獄固当若是。」囚遂見原。即日、拝御史大夫。太宗親為之考詞曰、「形若死灰、心如鉄石。」
初、臨為殿中侍御史、正班。大夫韋挺責以朝列不粛。臨曰、「此将為小事、不以介意。請俟後命。」翌日、挺離班与江夏王道宗語。趨進曰、「王乱班。」将弾之。道宗曰、「共公卿大夫語。」臨曰、「大夫亦乱班乱。」挺失色而退。同列莫悚動。
劉粛『大唐新語』
初、臨為殿中侍御史、正班。大夫韋挺責以朝列不粛。臨曰、「此将為小事、不以介意。請俟後命。」翌日、挺離班与江夏王道宗語。趨進曰、「王乱班。」将弾之。道宗曰、「共公卿大夫語。」臨曰、「大夫亦乱班乱。」挺失色而退。同列莫悚動。
劉粛『大唐新語』
2002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魏国長公主在太祖朝、嘗衣貼綉繡鋪翠襦入宮中。太祖見之、謂主曰、「汝当以此与我。自今勿復為此飾。」主笑曰、「此所用翠羽幾何。」太祖曰、「不然。主家服此、宮闈戚里皆相効、京城翠羽価高、小民窺利、展転販易。傷生浸広、実汝之由。汝生長富貴、当念惜福。豈可造此悪業之端。」主慙謝。
主因侍坐、与孝章皇后同言曰、「官家作天子日久。豈不能用黄金装肩輿、乗以出入。」太祖笑曰、「我以四海之富、宮殿悉以金銀為飾、力亦可辦、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、豈可妄用。古称、『以一人治天下、不以天下奉一人。』苟以自奉養為意、使天下之人何仰哉。当勿復言。」
楊億『楊文公談苑』
●原文 (『楊文公談苑』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6%A5%8A%E6%96%87%E5%85%AC%E8%AB%87%E8%8B%91
▲太祖不許公主服翠襦
魏咸信言:故魏國長公主在太祖朝,嘗以貼繡鋪翠襦入宮中,太祖見之,謂主曰:「汝當以此與我,自今勿復為此飾。」主笑曰:「此所用翠羽幾何?」太祖曰:「不然,主家服此,宮闈戚里皆相効,京城翠羽價高,小民逐利,展轉販易,傷生寢廣,實汝之由。汝生長富貴,當念惜福,豈可造此惡業之端?」主慚謝。主因侍坐,與孝章皇后同言曰:「官家作天子日久,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舁,乘以出入?」太祖笑曰:「我以四海之富,宮殿悉以金銀為飾,力亦可辦,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,豈可妄用?古稱以一人治天下,不以天下奉一人。苟以自奉養為意,使天下之人何仰哉?當勿復言。」
主因侍坐、与孝章皇后同言曰、「官家作天子日久。豈不能用黄金装肩輿、乗以出入。」太祖笑曰、「我以四海之富、宮殿悉以金銀為飾、力亦可辦、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、豈可妄用。古称、『以一人治天下、不以天下奉一人。』苟以自奉養為意、使天下之人何仰哉。当勿復言。」
楊億『楊文公談苑』
●原文 (『楊文公談苑』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)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6%A5%8A%E6%96%87%E5%85%AC%E8%AB%87%E8%8B%91
▲太祖不許公主服翠襦
魏咸信言:故魏國長公主在太祖朝,嘗以貼繡鋪翠襦入宮中,太祖見之,謂主曰:「汝當以此與我,自今勿復為此飾。」主笑曰:「此所用翠羽幾何?」太祖曰:「不然,主家服此,宮闈戚里皆相効,京城翠羽價高,小民逐利,展轉販易,傷生寢廣,實汝之由。汝生長富貴,當念惜福,豈可造此惡業之端?」主慚謝。主因侍坐,與孝章皇后同言曰:「官家作天子日久,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舁,乘以出入?」太祖笑曰:「我以四海之富,宮殿悉以金銀為飾,力亦可辦,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,豈可妄用?古稱以一人治天下,不以天下奉一人。苟以自奉養為意,使天下之人何仰哉?當勿復言。」
2002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典家塾難其人。厳則利於子弟而不能久、狎則利於己而負其父兄之托。
頃、一鉅公招客訓子。積日業不進、踧蹟欲退。鉅公覚之、置酒、汎引自昔名流後嗣類不振、且曰、「名者、古今美器、造物者深吝之。前人取之多、後人豈応復得。」士人解悟、其迹遂安。
張無垢云、「某見人家子弟醇謹及俊敏者、愛之不啻如常人之愛宝、唯恐其埋沒及傷損之、必欲使之在尊貴之所。故教人家子弟、不敢萌一点欺心。其鄙下刻薄、亦為観戒太息而感誘之。此平生所樂為者。今教子弟、乃以主人厚薄為隆殺、亦可笑矣。」渾然忠厚之氣、可敬而仰之。
周煇『清波雑志』
頃、一鉅公招客訓子。積日業不進、踧蹟欲退。鉅公覚之、置酒、汎引自昔名流後嗣類不振、且曰、「名者、古今美器、造物者深吝之。前人取之多、後人豈応復得。」士人解悟、其迹遂安。
張無垢云、「某見人家子弟醇謹及俊敏者、愛之不啻如常人之愛宝、唯恐其埋沒及傷損之、必欲使之在尊貴之所。故教人家子弟、不敢萌一点欺心。其鄙下刻薄、亦為観戒太息而感誘之。此平生所樂為者。今教子弟、乃以主人厚薄為隆殺、亦可笑矣。」渾然忠厚之氣、可敬而仰之。
周煇『清波雑志』
2012年11月5日月曜日
2003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鄒穆公有令、食鳧鴈者必以粃、毋敢以粟。於是倉毋粃而求易於民、二石粟而易得一石粃。吏以請曰、「粃食鴈、為無費也。今求粃於民、二石粟而易一石粃。以粃食鴈、則費甚矣。請以粟食之。」公曰、「去。非而所知也。夫百姓煦牛而耕、曝背而耘、苦勤而不敢惰者、豈為鳥獣也哉。粟米、人之上食也。奈何其以養鳥也。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会。周諺曰、『囊漏貯中。』而独弗聞与。夫君者、民之父母也。取倉之粟、移之與民、此非吾粟乎。鳥苟食鄒之粃、不害鄒之粟而已。粟之在倉、与其在民、於吾何択。」鄒民聞之、皆知其私積之与公家為一体也。
賈誼『新書』
賈誼『新書』
2003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有客携柴窯片磁、索数百金云、「嵌於冑、臨陣可以辟火器。然無由有確否。」余曰、「何不縄懸此物、以銃発鉛丸撃之。如果辟火、必不碎、価数百金不為多。如砕、則辟火之説不確、理不能索価数百金也。」鬻者不肯曰、「公於賞鑑非当行、殊殺風景。」急懷之去。後聞鬻於貴家、竟得百金。
夫君子可欺以其方、難罔以非其道。砲火横衝、如雷霆下撃、豈区区片瓦所能禦。且雨過天青、不過釉色精妙耳、究由人造、非出神功。何断裂之余、尚有霊如是耶。余作旧瓦硯歌有云、
銅省台址頹無遺 何乃剰瓦多如斯
文士例有好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
柴片亦此類而已矣。
紀昀『閲微草堂筆記』
夫君子可欺以其方、難罔以非其道。砲火横衝、如雷霆下撃、豈区区片瓦所能禦。且雨過天青、不過釉色精妙耳、究由人造、非出神功。何断裂之余、尚有霊如是耶。余作旧瓦硯歌有云、
銅省台址頹無遺 何乃剰瓦多如斯
文士例有好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
柴片亦此類而已矣。
紀昀『閲微草堂筆記』
2012年11月4日日曜日
2004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騾馬不能言、然性霊者能与人心相通。余在滇従軍、得一騾。色純黑、高五尺、甚瘦。雖加芻豆飼之不肥也。然力甚堅勁、日行百余里、雖竟月不疲。性極霊、上下岡坂、宜左宜右、不待攬以轡、真如四体之不言而喻也。上峻嶺時、每数里輒勒住、聴其稍喘、余或下而藉草坐、則騾侍立於旁、以頸相就、若相労苦者。 時有騾馬三十余、帰粵時、尽以贈同人、独此騾不忍棄。随至鎮安、青芻香秣、稍酬其労。調守広州、亦随往。後余赴黔、上水四千里、不能載往。遂送番禺張令、甫一夕死矣。豈此騾宿世有所負於余、而使之償宿逋耶。抑其性貞烈、不肯易主而自斃耶。
趙翼『簷曝雑記』
趙翼『簷曝雑記』
2004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楚人謂虎為老虫、姑蘇人謂鼠為老虫。余官長洲、以事至婁東、宿郵館。滅燭就寢、忽碗碟砉然有声。余問故。閽童答曰、「老虫。」余楚人也、不勝驚錯、曰、「城中安得有此獣。」童曰、「非他獣、鼠也。」余曰、「鼠何名老虫。」童謂「吳俗相伝爾耳。」嗟嗟、鼠冒老虫之名、至使余驚錯欲走。良足発笑。
然今天下冒虚名駭俗耳者、不少矣。堂皇之上、端冕垂紳、印累累而綬若若者、果能遏邪萌、折権貴、摧豪強歟。牙帳之內、高冠大剣、左秉銊、右杖纛者、果能禦群盜、北遏虜、南遏諸夷、如古孫呉起翦之儔歟。驟而聆其名、赫然喧然、無異老虫也。徐而叩所挾、止鼠技耳。夫至挾鼠技、冒虎名、立民上者皆鼠輩、天下事不可大憂耶。
江盈科『雪濤小説』
然今天下冒虚名駭俗耳者、不少矣。堂皇之上、端冕垂紳、印累累而綬若若者、果能遏邪萌、折権貴、摧豪強歟。牙帳之內、高冠大剣、左秉銊、右杖纛者、果能禦群盜、北遏虜、南遏諸夷、如古孫呉起翦之儔歟。驟而聆其名、赫然喧然、無異老虫也。徐而叩所挾、止鼠技耳。夫至挾鼠技、冒虎名、立民上者皆鼠輩、天下事不可大憂耶。
江盈科『雪濤小説』
2012年11月3日土曜日
2005年度センター試験追試験国語第四問
凡人所為、動輒如意、謂之順境。所為、動輒齟齬、謂之逆境。順境快意、易以壊人。逆境難堪、久而有益。松柏不経霜雪不能堅固。有識者遭値逆境、則見理愈明、学力愈進。無識者遭値逆境、小則自沮、大則失節。故観人者、当於其処逆境観之。
自古卿相達官必先困苦乃貴。何前後之不均也。方其困苦、造物者豈不能以其後之所享予以与之、稍以拯之。蓋居上者甚難。苟不諳知艱難、遽授以権、妄意設施、下有受其害者矣。此造物之所以必先使困苦。諳知艱難、然後授之以権、則其他日設施、下将有被其恵者矣。故造物之先困苦其人、非独如孟子増益其所不能之説、凡以為他日在其人之下者之利也。
倪思『経鉏堂雑誌』
自古卿相達官必先困苦乃貴。何前後之不均也。方其困苦、造物者豈不能以其後之所享予以与之、稍以拯之。蓋居上者甚難。苟不諳知艱難、遽授以権、妄意設施、下有受其害者矣。此造物之所以必先使困苦。諳知艱難、然後授之以権、則其他日設施、下将有被其恵者矣。故造物之先困苦其人、非独如孟子増益其所不能之説、凡以為他日在其人之下者之利也。
倪思『経鉏堂雑誌』
2005年度センター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鮑叔固已識管仲於微時。仲相斉、叔薦之也。仲既相、内修政事、外連諸侯。桓公毎質之鮑叔。鮑叔曰、「公必行夷吾之言」叔不惟薦仲、又能左右之如此。真知己也。
及仲寝疾、桓公詢以政柄所属、且問鮑叔之為人。対曰、「鮑叔君子也。千乗之国、不以其道、予之不受也。雖然、其為人好善而悪悪已甚、見一悪、終身不忘、不可以為政。」仲不幾負叔乎。不知此正所以護鮑叔之短而保鮑叔之令名也。叔之知仲世知之、孰知仲之知叔之深如是耶。
曹参微時、与蕭何善。及何為宰相、与参隙。何且死推賢惟参。参聞亦趣治行、「吾且入相。」使者果召参。参又属其後相、悉遵何約束、無所変更。此二人事、与管鮑相反、而実相類。
張燧『千百年眼』
及仲寝疾、桓公詢以政柄所属、且問鮑叔之為人。対曰、「鮑叔君子也。千乗之国、不以其道、予之不受也。雖然、其為人好善而悪悪已甚、見一悪、終身不忘、不可以為政。」仲不幾負叔乎。不知此正所以護鮑叔之短而保鮑叔之令名也。叔之知仲世知之、孰知仲之知叔之深如是耶。
曹参微時、与蕭何善。及何為宰相、与参隙。何且死推賢惟参。参聞亦趣治行、「吾且入相。」使者果召参。参又属其後相、悉遵何約束、無所変更。此二人事、与管鮑相反、而実相類。
張燧『千百年眼』
登録:
投稿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