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之於飽、一也。南人食稲而甘、北人食黍而甘。此一南一北者、未始相羨也。然使両人者易地而食焉,則又未始相棄也。道之於孔老、猶稲黍之於南北也。足乎此者、雖無羨於彼、而顧可棄之哉。何也。至飽者各足、而真飢者無択也。
蓋嘗北学而食於主人之家矣。天寒,大雨雪三日、絶糧七日、飢凍困踣、望主人而嚮往焉。主人憐我、炊黍餉我。信口大嚼、未暇弁也。撤案而後問曰、「豈稲粱也歟。奚其有此美也。」主人笑曰、「此黍稷也、与稲粱埒。且今之黍稷也、非有異於向之黍稷者也。帷甚飢、故甚美、惟甚美、故甚飽。子今以往、不作稲粱想、不作黍稷想矣。」
李贄『焚書』
●原文 李贄 焚書卷三・子由解老序 Wikisource
http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/%E7%84%9A%E6%9B%B8/%E5%8D%B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