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14日金曜日

1989年度共通一次試験本試験国語第四問

 伝書称、「魏公子之徳、仁恵下士、兼及鳥獣。方与客飲、有鸇撃鳩。鳩走、巡於公子案下。鸇追撃、殺於公子之前。公子恥之、即使人多設羅、得鸇数十枚、責譲以撃鳩之罪。撃鳩之鸇、低頭不敢仰視、公子乃殺之。」
 世称之曰、「魏公子、為鳩報仇。」
 此言虚也。夫鸇物也。情心不同、音語不通、聖人不能使鳥獣為義理之行。公子何人、能使鸇低頭自責。鳥為鸇者、以千万数。向撃鳩蜚去、安可復得。
 能低頭自責、是聖鳥也。暁公子之言、則知公子之行矣。知公子之行、則不撃鳩於其前。人猶不能改過。鳥与人異、謂之能悔、世俗之語、失物類之実也。
 或時公子実捕鸇、鸇得、人持其頭、変折其頸、疾痛低垂、不能仰視。縁公子恵義之人、則因褒称、言鸇服過。
 蓋言語之次、空生虚妄之美、功名之下、常有非実之加。

王充『論衡』